如果你开车不认路,有车载GPS帮你引路;翱翔在无垠蓝天,GPS就是飞机驾驶员的“眼睛”;行驶在茫茫大海里,GPS指引你回家的路。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现在对于人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汽车、飞机、航船,只要是与定位和导航有关的,GPS上天入地,无处不在。但是,再强大的东西也有它所不能抵及的地方。由于无线电波无法穿透水下,对于广大的海洋水下空间,卫星定位技术却不能直接使用。 然而,“十五”国家863计划项目“差分GPS水下立体定位系统研制”的成功,开发出了我国第一套水下高精度导航和定位系统,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空白,这一成果可望实现全球陆地、空间和海洋的一体化无缝导航。 GPS技术和声纳技术的完美结合 20世纪70年代,GPS卫星定位系统的开发为地球装上了“千里眼”,它使整个地球表面以及地球的大部分外部空间实现了全天候定位、导航,广泛应用在交通运输、地形测图、精准农业、防灾减灾等诸多领域。 一旦拥有GPS,浩瀚天际任你游。但令人遗憾的是,多年来水下却成了GPS的“盲区”。由于无线电波无法穿透水,特别是海水,所有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在海洋水体内部“失灵”。因此,卫星定位系统不能直接满足江河、湖泊、海洋等水下导航和定位的需求。 “尽管无线电波不能够在海水中传播,但是,声音信号在海水中确有很好的传播特性。通过水声信号在水中的传播,可以实现水下定位、导航、探测等。”项目组副组长、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程鹏飞说,将GPS技术和声纳技术结合起来,开发适用于广大的海洋内部空间的导航、定位系统,可以实现全球陆地、空间和海洋的一体化无缝导航。 自15世纪意大利艺术家、科学家达芬奇利用声管听到水中的声音以来,声纳技术发展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早期的声纳接收机功能比较简单,只是把应用于雷达和无线电通讯信号处理技术移植到声纳系统中,因此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程鹏飞说,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声纳技术有了长足进展。 但是,把GPS技术和声纳技术结合起来,这在国内还是头一回。“国外有几个国家有这方面的研究,但实行技术封锁,我们没有资料可以参考和借鉴。” 为攻克这样一个全新而又极其重要的交叉学科领域,2002年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共同承担了“差分GPS水下立体定位系统”的研制开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