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GPS学院 > GIS >

GIS应用 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08-01-16 11:15来源:GPS之家-导航之家 作者:bbs.gpsuu.com
摘要:徽-杭高速公路(安徽段)位于皖南山区腹地、地形地貌复杂,构造发育,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利用航卫片解译结合野外调查,在预选线共圈定出大小滑坡和崩塌 252处,这些滑坡与崩塌多分布在新安江及其支流凹岸一侧,或河流岸坡与沟谷切割且临空条件较好的斜坡地带

摘要:徽-杭高速公路(安徽段)位于皖南山区腹地、地形地貌复杂,构造发育,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利用航卫片解译结合野外调查,在预选线共圈定出大小滑坡和崩塌 252处,这些滑坡与崩塌多分布在新安江及其支流凹岸一侧,或河流岸坡与沟谷切割且临空条件较好的斜坡地带,以及徽-杭老公路切坡地段。分布在预选线的大阜南侧滑坡、霞井西北段,荷花形292高地滑坡群的线路应作调整;榧树土太滑坡体上的线路应改线另选新线。对雄村、尼姑庵、朱村、老竹岭脚等处的滑坡需进行勘察后,再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案。
关键词:徽杭高速公路;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滑坡防治;
1 概述
  徽(州)-高速公路(安徽段)位于皖南山区,黄山市屯溪区和歙县境内,西起黄山市屯溪区与黄山机场公路相接,东经歙县至皖浙交界昱岭关止。预选线全长81.9km。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调查评价的地段从雄村至昱岭关,全长约67km。
  预选高速公路地处皖南山区腹地,地形地貌复杂,地质构造发育,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区。为确保徽-杭高速公路的安全性,根据徽-杭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要求,开展徽-杭高速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遥感调查评价工作,为徽-杭高速公路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第一手的基础资料。
1.1 目的任务
  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调查评价工作目的任务是:(1)利用遥感解译结合野外现场调查,调查评价预选高速公路两侧大小滑坡体、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现状;(2)调查评价地质灾害体现状、性质,分析不良地质体产生的主要条件和原因,判断其稳定性,预测其发展趋势,划定地质灾害多发区或多发地段,作为进一步勘察及防治工作的依据;(3)编制徽-杭高速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现状分布图、地质构造图及调查评价报告。
1.2 方法手段
  (1)根据任务要求,首先在该地区全面收集航、卫片、地质、地形等资料,并利用1984年航摄的航空像片,放大至1∶8900,并在室内对其沿线地质灾害进行遥感解译研究,初步圈定地质11卷第4期285灾害发生地段,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地点。
  (2)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进行野外调查验证。野外调查中,采取路线穿越追索的调绘方法,弥补由于航片时相不同,一些新的地质灾害体的变化或遗漏。
  (3)编制沿线范围1∶1万地质灾害现状图、地质构造图及局部重点危险地段1∶5000地质灾害分布图。
2 沿线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背景及条件
2.1 地层岩性
  该区地层发育较为齐全,除缺少第三纪地层外,均有出露。其中以元古代地层为主,其次为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新生代地层分布零星。其中对本区地质灾害构成较大影响的地层岩性主要有:

2.1.1 中元古代昌溪组、西村组
  该套地层岩性主要为千枚状砂质板岩、千枚状粉砂岩、轻变质硬砂岩、绿泥绢云千枚岩和绢云千枚岩,局部凝灰质板岩。昌溪组地层片理发育,地表风化后呈片状,主要分布在北岸一线。西村组地层岩性发育千枚状构造。岩层产状紊乱不清,片理极发育,地表风化后呈碎片状,手易折断。预选高速公路沿线两侧,该套地层广泛分布。
2.1.2青白口纪井潭组
  为一套浅变质中酸性火山岩系。薄层状青灰色、灰绿色凝灰岩;深灰色片理化安山岩;晶玻屑凝灰岩;岩层片理构造发育,局部变形较强为片麻状。由于岩层受强烈片理化,节理裂隙发育,变形强烈,局部地段形成糜棱岩。该地层在霞井-杞梓里至三阳坑段有广泛分布。
2.1.3 震旦纪休宁组、兰田组
  为一套青灰色砂岩、板岩,兰田组主要为一套钙泥灰岩、板岩。岩层为薄-中厚层状。主要分布在老竹铺至昱岭关沿线一带。老竹铺、老竹岭脚沿线滑坡危险区所处的震旦纪地层基本上是分布在断裂带内,岩层破碎,构造裂隙发育,风化强烈。
2.1.4 寒武纪荷塘组
  岩性主要为灰黑色含碳质的硅质板岩,碳质板岩夹泥质灰岩等。主要在老竹岭脚沿线有分布,这一地带的滑坡危险区主要由这一岩性组成,岩石破碎、风化强烈,地表往往形成较厚的残坡积碎石土。
2.1.5第四纪残坡积层
  主要沿山前坡麓及冲沟和坞中分布。表层主要为亚粘土,往往含有岩屑角砾和碎石,厚度多在1~5m左右,局部地段达5~10m。由于地形坡度较大,堆积松散,加上人为开垦严重,遇雨水常造成坍塌或滑坡。
2.2 地质构造条件
  根据航卫片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区内地质灾害发育地段受地质构造影响最大的是区域性三阳断裂带,预选高速公路从雄村至朱村以及大阜、老竹铺至昱岭关基本上是沿该断裂带分布,断裂带总体走向北东45°~70°,倾向125°~145°,倾角48°~86°,调查区内长达52km,宽500~1000m,地表可见脆性变形的构造破碎带、角砾岩带宽约80~110m。断裂带内发育次一级与之平行或斜交的断层,并见有闪长岩、辉绿岩侵入,形成宽约5~10m的岩脉群。受该断裂影响在雄村、朱村、杞梓里、中岭脚、三阳坑以及老竹岭脚一带,出露的元古宙地层,包括寒武纪地层岩石均已发生强烈片理化,岩石变形强裂,劈理、片理极为发育,多见到置换原始层理(So),并发育千枚状构造,且岩脉穿插。断裂带中可见到挤压片理、构造角砾岩、碎裂岩,宽达几十米,雄村-朱村一带宽约80~110m,老竹岭脚一带约有200m宽。并由大小不等的挤压碎块组成,至昱岭关,断裂分支成数条延入浙江境内。

 (责任编辑:admin)
[ GPSUU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图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