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GPS新闻 >

让“北斗梦想”走进现实的金色年轮

时间:2012-11-14 11:36来源:网络 作者:阿文
登录互联网,检索关键词“北斗”,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串标志性事件—— 1999年,我国攻克“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建设瓶颈问题,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3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2003年,“北斗一号”手持式用户机系统研制成功,我国

登录互联网,检索关键词“北斗”,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串标志性事件——

    1999年,我国攻克“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建设瓶颈问题,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3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2003年,“北斗一号”手持式用户机系统研制成功,我国自主导航定位系统的小型化、实用化序幕就此拉开;

    2011年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言人宣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试运行服务……

    这是“北斗梦想”走进现实的金色年轮。这个耀眼年轮里浸透着一个团队的青春、汗水与智慧。

    让我们走近这个团队——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卫星导航研发中心科研团队。

    特别能挑战——

    “你们是李云龙式的科研团队,敢于亮剑,亮剑必胜!”

    这是一个重要时刻。

    1995年6月,一套解决我国“北斗一号”自主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关键设备的技术方案,摆在了中国科学院空间系统工程专家陈芳允院士的面前。

    这位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奠基人之一的科学家被这份技术方案深深地吸引了,方案出奇大胆——即使是已经拥有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发达国家,这种技术也还停留在学术探讨层面。

    更让陈院士惊奇的是,这份方案竟然出自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几名年轻的博士生之手!

    接下来,陈院士专门主持召开会议,听取他们的方案汇报。最终,方案获得了众多专家的支持,陈院士在方案审核书上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

    此后的时间里,该科研团队从一笔旨在鼓励尝试的经费起步,在一张白纸上开始探索。他们只有一个念头:用实力说话!

    这一天注定让人难忘。1998年5月,研制设备在北京进行星地对接的那天,参试系统以接近理论极限的数据运行。令在场所有专家吃惊的是,从理论、关键技术攻关到样机研制、工程实现再到定型、外场试验、正样生产只用了3年时间,而且表现得如此完美!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这样评价:“你们是李云龙式的科研团队,敢于亮剑,亮剑必胜!”

    特别能攻坚——

    “你们在技术上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撑杆跳’!”

    青海省玉树县发生地震第二天,中央电视台播发的一则称:“解放军有关部门为灾区救援部队配发了100部手持式北斗卫星导航仪。”

    手持式北斗卫星导航仪,这颗灾区人民眼中的“生命之星”,正是由该科研团队研制。

    卫星导航技术自诞生起,就注定要小型化和便捷化,以便在广泛的领域里提供科技服务。当“北斗一号”地面关键设备研制成功时,用户机研制的核心技术还没有突破。

    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团队带头人庄钊文教授带领成员再次主动请缨,并大胆提出用户机小型化的技术方案,在有关部门的立项招标中,他们的方案脱颖而出。

    攻坚传奇仍在继续——

    2009年11月,国内某研究机构负责的一个关键设备,上星之后发现技术性能不达标。他们临危受命,在3个月内就研制出了满足系统要求的关键设备。

    上星测试运行,该设备各项指标不但超过了总体设计要求,而且还在常规条件下,一举使该系统的技术性能大幅提升!有关领导在激动之余称赞:“你们在技术上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撑杆跳’!”

    特别有活力——

    “我不是你,但我懂你!”

    “北斗一号”项目研制之初,除庄钊文教授外,这个团队所有成员都是年轻的研究生。庄教授大胆给他们压担子,放手让他们去攻关。在这个团队,开展学术讨论和项目研讨时没有师生之分,每个人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

    这个团队的“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被每一个成员津津乐道——

    团队成员专业分工非常明确,但在专注自己专业的同时,必须对本专业相交互的技术单元有充分了解。而各专业之间非常注重技术单元的衔接,研究时会想到如何与相关技术单元无缝衔接,由此产生的研究成果才是一个有机整体。他们以一句歌词评价这种模式:“我不是你,但我懂你!”

    这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团队。1996年课题组成立之初,5名成员平均年龄还不到29岁,经过16年发展壮大到目前的200余人,平均年龄仍不到30岁。

    然而,他们创造的成绩让人惊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1人被中央军委记一等功,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奖,1人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人获“求是”工程奖,1人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每一个奖项的背后,都是一项重大技术难题的突破。如今,他们又把目光瞄准了卫星导航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开始了新一轮的北斗逐梦之旅。

(责任编辑:admin)
[ GPSUU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