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 1. 我国导航产业总体发展形势良好,但目前仍处在规模产业化的前期准备阶段 在汽车产业和智能交通系统的“双轮驱动”作用下,我国卫星导航应用产业驶入了“快车道”,导航市场呈现出新一轮的增长态势。但同时,导航产业也面临着标准缺失、电子地图法规不明、前后装市场需求不太明朗等问题,这制约了导航产业的良性发展。 2. 对我国导航产业而言,电子地图是一把双刃剑 我国导航电子地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行业标准体系尚未建立。由于导航电子地图与普通电子地图有很大区别,所以需要制定一系列相关标准。在我国,目前除了《导航地理数据模型与交换格式》、《基本术语和数据词典》已经完成外,包括导航电子地图在内的其它标准尚在制定过程中,估计2005年年底才能全部完成。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电子地图没有标准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2)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我国政府对电子地图资源进行严格控制,电子地图的加密、解密也十分复杂,导致了目前国内开放的电子地图还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全部需求。(3)在发达国家,电子地图可以自由购买,而且地图内容变化不大,不需要频繁更新。而我国目前正处于大规模的交通网络建设期,每年地图内容需要更新30%~40%,这造成了电子地图生产厂商对地图进行更新与维护的困难,也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效果。(4)发达国家有先进的探测技术,可自动监测路况,已形成堵车信息向导航电子地图的自动反馈,从而保证了导航的有效性,而我国还处于依靠出租车司机报送路况和堵车信息的低级阶段。(5)在我国,只有具备甲级测绘资质的企业才有资格申请导航电子地图资质,目前只有四维图新、高德、畅想、瑞图万方、灵图等几家企业取得了导航电子地图生产资质。高质量电子地图的缺乏导致了地图价格的居高不下,也增加了导航终端产品的成本。 以上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导航产业的迅速启动,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导航电子地图又是一把为民族导航产业发展保驾护航的利器。国家对导航电子地图的控制,使得国外导航厂商进入中国导航市场的唯一方式就是与国内本土厂商进行合作。这对不掌握GPS核心技术的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一道天然的保护屏障。 3. 从技术角度来看,我国导航产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卫星平台多样化,接收模块将具有兼容性 随着GNSS的发展,导航产品的定位功能将可以由多个卫星系统实现。欧洲伽利略系统、美国GPS系统、俄罗斯Glonass系统、中国北斗系统等多种系统共存的局面在未来一定会出现。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多种系统共存比只使用单一系统更安全,但这也对接收机、设备等厂商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不同的定位系统,未来的接收模块将具有同时兼容几个定位系统的性能。 (2)产品模块化 GPS产品模块化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通过不同的模块组合,终端生产厂商可以快速推出新产品;对整车厂商而言,只需更新模块,就可以适用不同的车型。 (3)电子地图灵活定制 电子地图媒质将向多样性发展,可以使用光盘、存储卡、硬盘等多种存储介质。地图内容也可以灵活定制,以包括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信息。 (4)导航市场的数据库存储方式发展迅速 将来,硬盘驱动、闪存及在线式存储媒介将逐渐取代传统的机芯存储媒介。特别是在线式导航系统,其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实时交通和建设信息的融合将成为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导航应用对实时信息的需求会非常庞大。在线式导航系统可以克服CD、DVD装载的地图过时问题,能够提供实时交通数据和最新地图,还能支持路径再计算和语音提示。由于目前手机网络下载速度慢且相对费用较高,在线式导航仍处于初级阶段。随着2.5代和3代手机网络与产品的普及,这种情况将会改观。 (5)语音识别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应用 由于“分心驾驶”及“手握方向盘,眼睛看前方”等规章性问题引起普遍重视,语音识别技术对导航正愈发重要。据权威部门2004年的调查显示,56%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声控的导航系统。我们预计,将来语音识别技术将在导航产品中得到更多应用。 |